吴晓波:超越追赶的新型城市创新生态体系重构
“启真新论”是浙江大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反映前沿思想学术动态的重要平台。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答社会关切、彰求是学风,着力打造思想理论高地,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通俗化,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浙大贡献。今天推出吴晓波教授的《超越追赶的新型城市创新生态体系重构》。
吴晓波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
浙江省特级专家。
城市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是一项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的重大系统工程,须将建设好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城市创新体系”作为我国加快构建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与推动力。
一、新时期对城市创新生态体系的新要求
随着国家、区域、城市等各个层面构建创新生态战略的出台,杭州也伴随着“数字经济第一城”战略的推进,正日益展现出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良好态势,成为城市创新生态体系构建的“中国样本”。但在新形势下,杭州的创新生态体系发展还未达到顶层设计要求,仍存在着创新链产业链衔接不顺畅、创新载体亟待拓展、创新能力过度依赖外源创新、创新生态体系的协同效应不强等诸多层次不完善、不畅通的问题。杭州必须从新的全球竞争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的城市创新体系的重构,以迎接中国崛起之路上必遇的、提前到来的大考。
二、探索新型创新城市生态体系的建设
城市创新生态体系绝非单纯的经济系统,它是经济、科技、教育、社会乃至军事上的命运共同体。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杭州应当率先探索新型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从整体上看,新型创新生态体系的演进可细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线性创新阶段,企业单位依靠“需求+科研”双螺旋动力机制并通过在企业单位内部建设研发机构,进行自主研发创新。第二阶段为创新体系阶段,通过构建“需求+科研+竞争”三螺旋动力机制,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研发。第三阶段为新型创新生态系统阶段,通过构建政府、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用户、金融机构、科研中介共存共生的动态系统,支撑“政产学研用金中”协同持续发展。
面对城市创新生态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杭州创新发展的全局性思路应从体制机制优化入手,从提升产业链创新链韧性为方向,在遵循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的基础上,以共创、共建、共赢、共享的“C”理论为指导,着力构建上中下游畅通、多元主体共命运的新型城市创新生态体系。具体而言:
一是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础研究体系。基础研究是一个技术密集的长期积累的过程,更是突破原有技术范式,实现“无人区”中的超越追赶,建立新范式中迫切需要又极为重要的“灰度管理”。在拥抱“不确定性”的新型治理结构中,上游让大学和科研机构主导,下游让企业主导、开放,建立能有效上接国家战略和下联市场需求的新型基础研究体系。
二是完善共创共享的企业创新体系。理性面对各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鼓励关键核心技术厂商与上游科研机构和大学、下游制造商与用户等生态体系中的不同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项目群组,实现共投资源、共同奋斗、共享利益的“区域- 个体”兼顾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创新管理体系从单纯“任务”导向,向“市场”与“任务”共同导向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转变,从而顺畅地跨越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技术开发到产业化的两个“死亡谷”。
三是加快全球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鼓励区域内关键核心技术厂商充分利用中国庞大市场和中国制造产业生态的强大优势,在上游分化、瓦解并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在全球创新生态中的矛盾和利益中的机会,主动接入全球技术生态体系赢得重要局部主导权并进行深度融合,以提高生态体系各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
四是优化全球产业链分布体系。受疫情影响,中国已成为全球投资避风港,杭州应以高水平开放吸引外资产业资本的投资,推动全球产业链的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快速有效地完成“补链”“扩链”“强链”。
五是完善柔性人才发展体系。在全球创新知识流动不断加快的外部环境中,杭州应加快对领军人才、桥梁人物、战略科学家、科技企业家等国际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同时在人才引入、激励和发展平台等方面建立体系化长效机制。
六是建设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打造杭州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使之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要重视乡村创新系统研究和建设,通过建设乡村创新系统,实现城市和乡村创新系统的联动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区域内和跨区域的整合式创新发展,落实美丽中国、精准扶贫方略、可持续创新的战略目标,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
三、抓住大变局中的大机遇
基于新时代对新型创新生态构成和发展的需要,需要全社会从传统的努力建立并维护平衡,从传统的单纯经济利益下的创新观,转向积极拥抱变革,重视中国崛起之战略目标导向的“超经济”创新观,抢占下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使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实现总书记所提出的“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需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交织的生态系统,建立“使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拥有硬内核的开放式创新系统,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实现从“跟跑”为主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文载于《杭州》,2021年第22期28-31页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选稿编辑:刘晶莹 王甄玺
今日编辑:陈炜漫
责任编辑:江宁宁
往期文章: